
提起广东腊肠,大家会想到什么?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广式酒香腊肠。采用精选猪肉、客家米酒、南乳、红曲米等原料,辅以本地传统制作工艺,来自深汕的客家腊肠同样颇具特色。“用料实在配查信配资,手艺独特,深汕客家腊肠自成一派。”深圳市凤来仪实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凤来仪”)负责人涂伟强说。
从漂泊异乡到返乡创业,涂伟强集百家之长,推出了样式新颖、口感鲜美的品牌腊肠。今年7月,凤来仪腊肠产品更是成功入围“深汕友农”区域公用品牌,打响了产品知名度,成为深汕食品业的一枚冉冉升起的“新星”。

凤来仪系列腊肠。

回归初心
投身食品行业
“比起当年离乡时,圆墩村有了很大变化。如今回乡创业,兜兜转转,自己还是加入到了食品行业。”。涂伟强笑着说。漫步在村中水泥道,他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大学毕业后,当时珠三角正经历改革开放的热潮。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,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“梦想之地”,涂伟强亦是如此。他表示,虽然自己读的是食品专业,但还是渴望到大城市“闯一闯”。

涂伟强展示腊肠产品。
初入职场的他,来到深圳从事汽车贸易相关工作。“行业前景是不错的,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”涂伟强说。每当听到老师、同学们谈论食品行业的见闻,他总是饶有兴致,心里也逐渐有了一番谋划。
经过审慎考虑和研判后,涂伟强决定回到家乡开启“腊肠创业梦”。利用多年打拼的积蓄,凤来仪于2018年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创立。曾经出身于食品科班的学子,最终回到了这个熟悉行业。
“作为深圳‘年龄最小’的区,同时也是拥有连片农村地带的区,这里兼具传统农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基因。立足于家乡,我希望在这一行干出名堂,也期盼着可以带动更多乡亲致富。”涂伟强说,他结识了村里几名对腊肠手艺有兴趣的年轻人,希望通过“传帮带”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家乡的腊肠。

自建厂房
专注客家腊肠
沉淀,是涂伟强反复强调的一个词。目前广东市场主流的腊肠产品为广式酒香腊肠,身边同行大多也深耕于这个细分领域。集他家之长的同时,如何打造自身独特性?这对于涂伟强而言尤为重要。
在毗邻深汕的海丰县公平镇,当地人对肉制品加工颇具心得。运用客家米酒、南乳等原材料制作腊味,是不同于广式酒香腊肠的特别风味。结合海陆丰特色腊肠技法,以及腊肠成品制作工艺,涂伟强与朋友合作推出了本地客家口味的凤来仪腊肠。“是儿时的味道,慰藉了在外游子的乡愁,以后想吃可以随时下单!”圆墩村村民小王说。
现在,涂伟强有了新计划。利用家中闲置的老屋,他自筹资金改造厂房、购置设备,用于制作客家传统腊肠、肉干肉脯等肉制品。“将打造一套从加工制作到打包封装的专业生产线。”他表示,目前厂房架构已基本完工,设备正在陆续采购、安装,预计今年底可以初步投入生产。

礼盒内部采用嵌入式包装。
记者注意到,不同于大多数腊肠的真空包装,凤来仪腊肠采用精美礼品装,内部则借鉴类似于口服液产品的嵌入式包装。虽然成本会更高,但涂伟强觉得花得值。“走产品差异化路线,主攻中高端市场,建立起和其他竞品不一样的品牌认知。”
作为小本经营创业者,他推崇以“家庭作坊”形式起步,低成本、轻资产运行。涂伟强表示,农村不缺空间,不缺人力,缺的是好想法和行动力。这种立足本地、活用资源的做法,不仅降低了创业风险,也更易被村民接受和参与,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
品牌引领
冲击广阔市场
解决了生产线一体化问题后,凤来仪还需思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。“这是电商平台的销售画面,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产品包装、原料、风味等信息,有利于更快形成品牌认知。”涂伟强向记者展示了电商平台的主页设计。他表示,最近正打算入驻淘宝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,形成线上、线下的销售联动。
凤来仪腊肠主要销往周边地区。此外,还有数个位于北京、深圳等大城市的稳定供货企业,均是由熟人介绍。多年前,与一位来自深圳的驻村第一书记共事、交流,既鼓励了涂伟强做好腊肠的决心,也给予了他不少开拓市场的启示。

凤来仪腊肠在电商平台上的广告界面。
“覆盖的目标消费群体还是太少。”涂伟强说,受制于资金投入有限,品牌效应还相对微弱。事实上,并不只有凤来仪一家企业面临此问题,这是深汕中小型农业企业普遍的困境。自去年“深汕友农”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后,深汕农产品的影响力逐步提升。
打开“深汕友农”小程序商城,可以看到礼盒装的凤来仪腊肠已经上架。据悉,在今年7月公示的“深汕友农”产品遴选入围名单中,凤来仪有五款产品成功入围。“深汕友农”品牌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凤来仪腊肠包装上档次、口味有特色,销量在商城名列前茅。

凤来仪多款腊肠上架“深汕友农”商城。
涂伟强表示,入围“深汕友农”给予了自己更坚实的发展动力。借助区域公用品牌的营销推广优势,他有信心实现“深汕腊肠梦”,把这份家乡味带到更大的市场。
撰文:陈相成
来源:南方农村报配查信配资
富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